“今年的水果产量怎么样,病虫害的情况跟去年比有没有减少?”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梁军正在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的一处果园向果农问询今年的收成。听到果农肯定的答复,他也笑着点了点头,继续询问起相关情况。和他一起在果园做调研的,是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
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受到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支部书记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支部下设的新能源材料党小组、电子功能陶瓷党小组、光电材料与器件党小组3个党小组,组长均由博士研究生担任。为发挥好支部党员的学科技能优势,支部坚持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在学校里一丝不苟的“白大褂”,在田间地头变成了一顶顶“黄草帽”。支部党员在学院党委的引领指导下,多次前往灌阳县的新街镇、水车镇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与村民交流访谈。按照当地的实际条件和村民的现实需要,支部党员们一方面为当地农户开展果蔬喷涂科学防治、富硒肥料转化等技术服务,切实助力农产品提质增量;另一方面还开展红薯干、果脯蜜饯等农产品无公害检测工作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当地农民的致富之路保驾护航。
“党建+特色”,实现产学研用转化
在水车镇的桃李特色产业示范区桃胶生产项目,周立教授团队目前从事的研究项目正一步步在这里扎根发芽。“上次来时,我们就桃胶的生产技术向周老师请教了不少,并且得到了几项‘任务’。这次我们是带着自己的新发现来的,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相关技术尽快落地,让村民从中得到实惠。”谈及产业生产技术问题,支部党员杨阳一脸的自豪。“当然,我们这次来也带着一些问题,希望可以跟周老师和农户多交流,解决部分桃胶用途开发的问题。”
“党建+技术”,助力经济降本增收
在灌阳县地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场围绕降本增效促收入的实地考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张瑞副教授和李义兵副教授与企业负责人围绕企业目前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以及如何降本增效、如何提高石英砂除杂增白效率、如何实现废酸高效循环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以技术改善为企业增收。并从企业带样本回校开展实验研究,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为企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党建+实践”,接力扶贫扶智建设
在江塘村,一场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寂静已久的村庄带去了欢声笑语。以“情暖民心感党恩,青春共筑振兴梦”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拉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帷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村里建设红色书角,完成基地共建,以党建引领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带领支部成员深入农户家庭,在开展推普、科普的同时,不忘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防诈骗宣传,并采购当地400斤奈李返校慰问考研学生,并签订共建协议,长期助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通过“党建+实践”,以实际行动扶贫、扶智、扶弱,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桂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党员每年都要到灌阳县开展帮扶工作。以调查研究为重要手段,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田间地头,变成了田埂上的“青春智囊团”,为乡村振兴赋能添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