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汇报
党建领航、汇聚合力、创新理念、铸魂育人 ——滇池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滇池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新时代、新学情、新场景下,始终将学生社区作为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载体和培养时代新人的创新场域。以“党建领航、汇聚合力、创新理念、铸魂育人”四点着力,不断打造有滇院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汇报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党委领导,强责任聚合力。
学校党委统筹规划,制定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校领导带头践行“一线规则”,常态化深入社区开展“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座谈会等活动听取学生意见建议,深入学生社区走访、调研,切实为学生办实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讲思政课、走访宿舍、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常态化深入社区,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各队伍的育人优势,精准对接学生实际需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二)党建引领,强阵地树导向。
在社区内调整设置“功能型党支部”和主题党小组,各功能型党支部与学院党支部相融合,两者相互融通,互为补充,立足生活场域,打破学院及专业壁垒,纵向贯通“社区党工委—功能党支部—主题党小组—学生党员”四级机制,横向挂牌党员宿舍、党员床位,开展党员“亮诺”活动,构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社区党员管理、学生服务的网格化体系。
图:社区“党员亮诺”活动
(三)学工牵头,强体系显特色。
学生工作部牵头负责整合资源,拓展社区物理空间及其功能设定,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制定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心理教师等育人力量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任务;统筹开展社区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建设社区功能区域、配备各育人力量的办公、住宿场所;实施主题社区建设工程,分批建设主题社区,并在各社区建设党员活动室、“解解忧”谈心谈话室、“暖暖胃”多功能房、辅导员工作室、自习室、各类书吧等,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学习生活需求。
(四)育人力量入驻,强教育履职责。
选派优秀专任教师担任社区学业导师、创业、就业指导老师担任社区发展导师、心理咨询教师担任社区心灵导师、退役军人大学生担任社区入伍指导员,定期在社区开展各类指导;专职辅导员入驻社区办公和住宿,与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工作,通过和学生的朝夕相处,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困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读懂青年关切,走进学生内心。
(五)学生参与,强自律做表率。
深化青年学生朋辈引领的示范功能,择优选拔学生党员、奖学金获得者、三好学生等为朋辈代表,在老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参与社区工作,师生协同,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带动育人模式。号召各社区学生干部用心去服务同学,用爱去守护社区,充分发挥示范队伍在学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二、主要成效
(一)创新理念,丰富社区文化载体内涵
建设“学党史、跟党走”主题社区
始终坚持“党建领航,社区育人”的宗旨,首当其冲建设了“学党史、跟党走”主题社区,在其中打造“致青春”“学无涯”“跟党走”服务阵地,号召同学们把握青春年华、聚焦学习主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图:“学党史 跟党走”主题社区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区
作为在多民族省份的高校,在校共计43种民族占学生总数的23%,学校高度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曾被授予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称号,各民族学子团结奋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典型。建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区,在其中打造“不负韶华”“师生共融”“民族共创”服务阵地,展示优秀民族师生事迹。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四个纬度讲述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变迁,牢固树立各民族师生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社区
建设“聚焦科教兴国使命 践行滇院时代担当”主题社区”主题社区
打造“智慧之巅”园地,向同学们展示我校科研成果;打造“智慧之翼”园地,向同学们展示优秀校友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