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科研攻关,勇攀脓毒症研究高峰
在党建引领的征程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职工第一党支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勇挑科研攻坚重任。在重症医学科管向东教授和吴健锋主任医师的先锋带领下,携手国内22家顶级重症中心,共同开展了一项全球重症医学界规模最大的脓毒症免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TESTS研究)。这一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不仅展现了党支部在医学科研领域的责任担当,更为全球脓毒症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该研究成果于2025年1月15日正式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影响因子高达93.6,标志着我国在重症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实现重大突破。
研究成果发布在BMJ上
脓毒症作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挑战,每年新增患者近5000万,导致约1100万人死亡,其核心病理机制与机体免疫失衡密切相关。然而,针对免疫调控的有效治疗手段长期匮乏。胸腺肽α1作为一种广谱免疫调节多肽,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探索中展现出积极前景。早在2013年,研究团队成功获得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助,完成了361例脓毒症患者的多中心RCT研究(ETASS研究),证实胸腺肽α1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9%。为进一步探索胸腺肽α1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党支部持续聚焦科研攻关,推动团队再次获得中山大学5010项目资助,并启动规模更大、研究更深入的TESTS研究。研究结果主要终点28天病死率上,虽胸腺肽α1治疗组(23%)与安慰剂组(24%)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在年龄≥60岁亚组和糖尿病亚组存在差异性,且安全性方面,胸腺肽α1展现良好特性,未发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这表明胸腺肽α1虽未能降低整体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但对60岁及以上脓毒症患者和慢性病脓毒症患者或有益处。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脓毒症的异质性,也为精准免疫调节治疗指明了新方向,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在重症医学领域的科研实力。TESTS研究作为我国重症医学领域首篇发表于四大医学顶刊的RCT研究,为脓毒症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关键临床证据,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05年起便在党建引领下深耕脓毒症免疫监测与治疗研究领域,历经近20年不懈探索,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重症免疫研究体系。近年来,团队与国际休克协会等学术机构紧密合作,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牵头制定全球首个《脓毒症免疫抑制诊治国际专家共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山大学5010项目、医院“五个五”工程、登峰计划等多方资助下,党支部持续推动团队攻坚克难,在《BMJ》《Intensive Care Medicine》《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Critical Care Medicine》《Critical Care》等顶级医学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持续引领我国重症医学科研发展。
未来,党支部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党建与科研的融合发展,以高质量科研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全球脓毒症防治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