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在浙江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支持下,浙师大“青衿缘婺,文泽艾乡”送教实践队、“语言润乡”社会实践队聚焦农村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中华经典文化乡村行宣传活动,积极构建规范和谐语言氛围,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青衿缘婺,文泽艾乡”实践队:提高乡村语言文化教育质量
“青衿缘婺,文泽艾乡”实践队致力于提高乡村语言文化教育质量,充分展示出团队师生在传承中华汉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能力、理想和情怀。
为推进青少儿普通话教育、拓宽推普活动覆盖面,实践队邀请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指导教师走进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傅村镇杨家小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汉字课。这节课通过简单的汉字唤醒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从已知出发推导未知,阐释汉字构造的原理,探寻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
如何使推普活动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如何激发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内驱力?实践队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径。队员们发挥汉语言文学(师范)、历史(师范)等专业优势,深入金东区傅村镇调研普通话教育现状,开发了“词汇知多少”“有趣的汉字”“古诗奇妙行”等语言文字特色课程。实践队还举办“语润点墨,普育童心”主题游园会。杨家小学的孩子们开心地穿梭于五个打卡地,参与对联创作、绕口令比拼、甲骨文识记等互动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打牢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基础,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言润乡”实践队:传承弘扬乡村语言文化
“语言润乡”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分赴温州、金华、衢州等地,挖掘乡村语言文化资源,以青春力量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和中华经典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构筑精神之基。
语言承载文明,文化浸润家乡。各小分队从不同视角观察、探索乡村语言文化:金衢调研组结合地方童谣,开展普通话教育;温州调研组以地方文献为依据,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探寻温籍华侨踪迹,领略优秀家风家训风采;丽水调研组秉承浙西南革命精神,依托红色文献追寻革命传统、品悟英雄精神,探索借助革命语言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中,队员们灵活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实地探访文化遗迹,发放调查问卷,开展针对性人物访谈,思考传承乡村语言文化的创新策略,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调研成果。例如,金华调研组前往东阳木雕小镇、中国木雕博物馆等地参观体验,采访木雕大师,感悟工匠精神;嘉兴调研组通过档案整理与访谈调研,了解桐乡蚕桑文化,探索语言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模式。
送教下乡,调研走访。浙江师范大学学子走出象牙塔,立足师范院校特色,服务乡村教育振兴,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为语言文字推广事业贡献青年力量,实现新时代青年的社会价值。
编辑 | 薛毓淇
责任编辑 | 殷晓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