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轶楠为您诵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节选 -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全院师生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激发师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深厚感情,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担当者。
欢迎浙财大财税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杨许艺同学为我们诵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节选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节选
1989年7月4日晚9时许,中国人民大学的郭海鹰与北京大学的林忠两位宁德籍大学生,怀着对家乡发展的强烈关注,以校园刊物《闽东大学生》记者的身份敲开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宿舍,受到习近平同志的热情接待。习近平同志于次日围绕“闽东的建设与希望”等话题,在办公室与他们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并在数日后给他们寄来180余字的《寄语闽东大学生》:“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大学生,是270万闽东人民的骄傲。”“殷切希望你们珍惜美好时光,安心学习,学有所成,早日参加建设,造福桑梓……”
采访组:郭海鹰老师,您好!听说您在1989年暑假以《闽东大学生》记者的身份返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采访到了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郭海鹰:1989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宁德地区福安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听说年仅36岁的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是经历过“文革”磨炼的“老三届”“老知青”,带着对家乡建设的关心和同时期大学生的困惑,我就想代表《闽东大学生》去采访习书记。1989年7月4日晚上9点多,我和同伴林忠同学在宁德地委大院宿舍区,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习书记的家,并鼓起勇气敲门。为我们开门的是著名歌唱家彭丽媛老师。面对“不速之客”的深夜造访,习书记非但没有生气,没有摆“官架子”,反而是热情接待,问了我和林忠的身份和来意,约我们次日上午到他办公室深聊。
第二天上午,习书记在办公室接待了我们,和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习书记谈起闽东的人才问题,谈到闽东建设和闽东的希望,还同我们畅谈了中国的改革和民主建设,谈电视剧《新星》与李向南的原型,谈他的个人经历和人生体会,还送给我们一本《福建论坛》杂志。
告别时,习书记拍拍我的肩膀,诚挚地对我们说:“日后碰见闽东籍大学生,请代我问他们好!”亲切的话语,至今萦绕。数日之后,习书记还给我们寄来了180余字的《寄语闽东大学生》。
采访组:这180余字的《寄语闽东大学生》的内容您还记得吗?
郭海鹰:根据此次采访,我们拟写了《闽东的希望——习近平同志谈闽东建设》,并刊登在1989年8月印制的《闽东大学生》上,后面附上了习书记180余字的寄语,内容是这样的:
寄语闽东大学生:
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大学生,是270万闽东人民的骄傲。你们在知识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使闽东父老乡亲感到欣慰。闽东改革、开放需要大批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青年知识分子,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需要一代新人。你们肩负着振兴闽东、振兴中华的重任,我殷切希望你们珍惜美好时光,安心学习,学有所成,早日参加建设,造福桑梓,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
习书记不仅关心在祖国各地学习的闽东籍大学生,而且非常关心在闽东读书的大学生。宁德师范学院是闽东的最高学府,习书记多次到学校看望师生,帮助师生解决困难,1989年10月他还专门到学校给师生作了一场形势政策报告。
宁德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郭正武曾向我们回忆过聆听习书记报告的情景。他说,报告会在宁德师专竹棚馆举行,临时用桌子拼了一个主席台,师生们自带凳子来听报告,挤满了整个礼堂。习书记的报告视野开阔,信息量大,把深刻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大家听后感到耳目一新,很受教育。习书记在报告中谈到青年学生要注意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国情和面临的困难,积极投身到改革、建设的洪流中,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价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