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现场一线课堂开课啦”——《急性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现场教学
为加强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9月24日-27日,我系预防医学专业与厦门市集美区疾控中心联合开展校地公共卫生一线课堂——《急性传染病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现场教学,由集美区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李标雄和我系第二党支部书记、预防医学专业负责人刘祥铨共同为2021级预防医学专业授课。
针对本次授课主题,李标雄首先结合集美区历年登革热防控实践,深入浅出讲解了登革热病例监测、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登革热实验室检测等。
随后,李标雄以2023年集美区某校园确认1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真实案例,围绕“四个如何”(如何早期发现登革热病例、如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如何开展病媒监测、现场监测、如何开展疫情分析研判)和“一个提出”(提出防控措施建议),模拟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引导同学们在实践操作中训练追本溯源的传染病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运用双层叠帐法、布雷图指数法对校内环境的“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进行划定,开展登革热蚊媒应急监测和现场风险评估,复盘疾控人员应急处置登革热疫情的完整流程。
刘祥铨指导学生应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模拟在核心区和警戒区的室内、外开展成蚊速杀,学习和掌握成蚊灭杀原则和注意事项。李标雄带领学生运用强光手电筒在易积水区域等蚊虫孳生地观察蚊媒虫卵或幼虫情况。
急性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挑战依然严峻,培养具备实战应急能力的公共卫生人才尤为重要。公共卫生现场一线课堂教学项目获批学校教学改革立项和一流课程建设立项,旨在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共培共育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此次现场教学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理论素养,更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应急处置技能。同学们表示,作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努力奋斗成为“重医、善卫、强技”厦医公卫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