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陕西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7月9日至15日,西安工业大学“汉韵羌风,绣梦菌香”宁强特色产业发展成就观察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梁艳峰的带领下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开实践活动。
探寻羌族历史,感受文化魅力
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西安工业大学“汉韵羌风,绣梦菌香”实践队队员们秉持着“学习实践、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宗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情况。7月10日,他们怀着激动与好奇的心情踏入了羌族文化博物馆,探寻羌族文化的深邃与博大。宁强县地处陕南,文化底蕴深厚,尤以羌族文化闻名。博物馆内陈列的各类展品,记录了羌族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实践队队员们仔细阅读展品介绍,观赏了羌族的传统工艺品、生活用品以及历史文献资料,对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片1.png
探秘羌绣非遗文化产业园,共绘文化传承新画卷
7月10日,实践队抵达宁强县,受到了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羌绣省级传承人王小琴师傅的热情接待。王小琴师傅不仅介绍了产业园区的基本情况,还亲自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羌绣产品展区,实践队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羌绣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在参观过程中,王小琴师傅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向实践队员们讲述了园区实行的“公司+学校+合作社+基地+绣娘”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效地传承和保护了羌族刺绣,还带领当地百姓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为了进一步促进西安工业大学与陕西地方非遗文化相关企业的合作,实践队指导教师梁艳峰与王小琴师傅共同举行了“西安工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这次活动,不仅促进了西安工业大学与陕西地方非遗文化相关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也为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提供了宝贵机会。
图片2.png
图片3.png
密林寻天麻,菌彩引路深探秘
为了解宁强县当地农业特色,2024年7月11日,西安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宁强县二道河乌天麻种子繁育基地及滴水铺村食用菌产业园。在专业人员的介绍以及切身参观产业种植区之下,队员们全面了解了乌天麻的发展史和当今种植技术,通过乌天麻发展种植宣传片,队员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乌天麻的独特魅力。同时在乌天麻种植管理专家赵大恺的介绍和讲解下,队员们明白了天麻故乡宁强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天麻种植所需的环境条件。随后实践队前往下一目的地,汉源街道办滴水铺村食用菌产业园。在种植管理专家赵大恺的耐心讲解下,队员们不仅了解到的食用菌的发展史和种植过程,更看到了在政府领导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成果,这一成果不仅照亮了宁强县乡村振兴的辉煌道路,更是全国乡村振兴宏伟蓝图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片4.png
图片5.png
探寻文化瑰宝,传承历史文脉
7月13日,西安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探索了汉中市的两大文化殿堂——汉中博物馆与汉中市文化馆。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宝库,成为了实践队员此次实践的重要一站。他们穿梭于古朴的展厅中,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汉中从古代到现代的辉煌历程。青铜器、陶瓷、壁画、汉简……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不朽的故事。紧接着,实践队又踏入了汉中市文化馆,这里汇聚了汉中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一曲曲悠扬的民歌,一幅幅生动的剪纸,还有那些精湛的民间手工艺,都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汉中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在这里,队员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感受到了汉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图片6.png
此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队员不仅探索体验了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还深入到农业基地,观察了现代农业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体会科技与文化双重助力下,宁强县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我们也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