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季弦歌不辍,看今朝再绘新篇。2024年5月28日,数学科学学院“数海泛舟守初心,智炬领航启新程”党员TALK第十一季在文远楼举行。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璐老师,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李莉娜老师,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工二支部的关晓飞老师以及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彭婧老师出席,同时到场的还有来自兄弟学院的学生支部书记们,并有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数学科学学院积极分子与申请人、新生院积极分子等近百人参与。师生们共济一堂,共同聆听数院党员们的成长故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主讲人杜依娜的演讲,她将从一名党员的视角出发,讲述她眼中的数学人是什么样子。
主讲人简介
主讲内容
大家好,我是本科生党支部的杜依娜。在数学中,“可能性”常常与“概率”相伴而行;而在我们的人生中,“可能性”则代表了无限机会和选择。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眼中的数学人的无限可能。
可能性源于创造
我们熟悉的数学家有很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等等,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一位生动有趣的数学家形象。屏幕上这个九十多岁骑在大象鼻子上,七十岁还玩过山车的的“老顽童”,是数学大师吴文俊。1956年,仅37岁的吴文俊就因其在拓扑学上的杰出成就,与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二年,他便当选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尽管已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他却并未仅仅止步于拓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他以“顾今用”为笔名,在《数学学报》上发表文章,深入比较中西方数学的发展,强调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意义。“顾今用”,正如这一笔名所预示的,吴文俊开拓出了一个“古为今用”的数学原创领域。《九章算术》中算法思想的启发他,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用电脑程序解决的代数问题,极大简化了复杂的人工计算。年近花甲的他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投入于数学机械化研究。他开创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成为自动推理领域的里程碑。由于他的开拓性贡献,人工智能得到快速发展。
从传统数学到现代数学机械化的跨越,从已有理论的极致追求到学术边界的创新突破,作为一个数学人,吴文俊坚持“走自己的路”。他说:“外国人有道理我当然会跟,我不是不学外国,外国的东西我都看了,并不是不看,我吸收我觉得正确的部分,不能说外国人怎么搞我就得怎么搞。”
敢于冲破框架,大胆开辟新路,正是每个数学人探索未知的力量源泉。在我看来,吴院士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学术的创新创造,更是关于个人可能性的探索。“走自己的路”,打破局限,激发潜能。
可能性源于成长
2020年,我踏入数学科学学院的大门,满怀期待却也充满迷茫。面对未知的学术领域和不确定的职业道路,我不知道自己在这广阔的数学世界中能找到怎样的定位。
很快我参加了党员talk第七季,在会上,我聆听了四位优秀的朋辈党员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优秀退伍大学生张镪、公益志愿达人的刘潘、数学外卖,助力学业帮扶的蔡健,还有勇攀学术高峰的彭任锋。
从这些朋辈榜样的身上,我看到了数学人的各种可能性。他们展示了不同的成长路径和奋斗方向,让我开始思考我在学院的三年将如何度过,我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受这些优秀党员的启发,我非常向往本科生党支部,便踊跃参加支部活动,只要支部的组织生活开放报名,我都会去旁听,期待早日成为其中的一员。
2021年5月,我顺利转为预备党员,也有幸参与党员talk第八季的幕后工作之中。当我从观众变成幕后工作者,我才意识到,每一个光鲜亮丽的展示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努力和精心打磨。每一季党员talk有4位主讲人会站上台前,但是背后有二十多位党员、积极分子、申请人贯穿全程,每一次主题的设计、每一张图片的展示、每一个观点的输出,都是由我们大家一起反复推敲斟酌,最后共同成就一堂生动的课堂。
这样的经历极大地鼓舞了我,不仅让我发现并展示了自身的潜力,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在支持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接着,我继续将自己的光和热带到了班级、党支部、学院,继续探索并走上了学生干部的道路。在我的带动和努力下,我见证着身边一个又一个数学人从申请人到积极分子,最终成长成为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党员。我亲历了本科生党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日渐丰富,同数党员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本科生党支部入选为“全国样板党支部”。“在服务中收获成长,在奉献中发现自我,我找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在,也定下了未来继续服务社会的发展道路。”
去年,我第一次独当一面,担任党员talk第十季的总导演,统揽繁杂琐碎的工作细节。我要负责最初活动主题的设计,策划方案的制定,工作人员的安排,我要和主讲人紧密沟通演讲内容,要带领团队对宣传物料和PPT一遍遍地完善修改。活动当天,从会场布置到观众入座,从主讲人的耳麦转换到上台前的引导,每一项都需反复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实话讲,很累,很辛苦,但是伴着活动的顺利开展,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随之而来。
有些主讲人刚开始很胆怯,很紧张,但是经过反复排演,最终完成一场富有感染里的演讲。我看到了党员talk这个平台,支持和带动了更多数学人去发现他们的潜力。我也非常的向往有一天我能像他们一样,能够站上台前,分享自己的故事。
而今天,我站在这里,从幕后走上台前,分享我的成长故事。这是一个成就他人与成就自我的故事。我找到了一条适合我自己的路,一条我热爱的,能够看到我的价值的道路。可能不是一个优秀的数学家,但一定是一个独特的同数青年。
成长不是预设的轨迹,而是不断延展的画卷,每一笔都是选择,每一色都是努力。回顾本科期间,我找到了我的可能性。这样的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相信,也一定会发生在你们身上。
创造数学人的无限可能
在党员talk的舞台上,有过很多数学人,展现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有代数学家叶家琛老先生,分享作为一位老党员的人生哲学,寄语青年要珍惜韶华,努力奋斗;有挂职新疆的基层辅导员李杨帆老师,她帮残疾职工摘过棉花,帮农户用互联网卖过蜂蜜和枸杞,将个人融入时代发展;有响应“西部计划”的薛元圆支教团成员,亲历西部教育振兴变化,做乡村孩子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更做他们心中未来希望的种子播种者。
这些都是数学人的无限可能。数学人可以是深入钻研专业领域的理论家,也可以是攻克高精尖技术难题的科学家。数学人可以投身于偏远地区、深入基层、无私奉献,也可以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科技创新与实践。
你也能创造这样的可能。不管是像吴院士在专业领域上的不拘泥于传统的创造,还是像我们的朋辈榜样发挥所长的多样成长,不同的是地域和行业,相同的是永葆自主创新、无畏前行的数学人的“姿态”,和真抓实干、迎难而上的数学人的“精气神”,不断在各自的领域内寻求突破,探索未知。
习总书记曾说过,“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是啊,只要你想去做的事情,就坚定地去选择他,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守正创新的实干精神,在成长中创造无穷的可能性。
最后,作为一名数学人,我愿与大家共勉,肩负时代赋予我们青年责任,把理想变为现实,做时代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也希望在场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数院的广阔天地中创造自己的无限可能!
结束语
“怀自强之心,养浩然之气”,杜依娜用她的成长经历,回答了数学人的无限可能,在奋斗与奉献的道路中,你总可以看到数学人的身影。希望杜依娜的故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不断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党员TALK”是数学科学学院党建工作品牌,至今已举办十一季,师生党员台前亮身份、亮事迹、亮承诺,引导青年向组织靠拢、向优秀看齐、向卓越迈进,以信仰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教育广大青年学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