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 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诗词里的红色记忆|《沁园春·长沙》

2022-01-17 17:15:39 卢芳婷

诗词里的红色记忆|《沁园春·长沙》



诗词里的红色记忆|《沁园春·长沙》

诵经典诗词,做红色传人,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汇报人卢芳婷。今天从三个部分向大家介绍。第一是诗词原文,第二是写作背景,第三是学习感悟。

首先是诗词原文: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接下来这张图是毛泽东同志的草书书法,展示内容就是今天的《沁园春·长沙》。本首诗词的大致意思是: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是写作背景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于1925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开始,五四运动和香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和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气氛日益高涨。1924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共中央同意,1924年年底偕杨开慧从上海回湖南疗养。组织了20个多个农会,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始了革命事业。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在国共合作的大好革命形势下,革命应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1925年9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因政府事繁,不能兼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职事,于10月5日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第三部分是学习这首词的感悟:

读毛主席的诗词,总会感觉到他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是那么的气吞山河,用浓烈的情感在诗词中表达抱负,好比那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读毛主席的诗词是需要我们把自己代入到一个身临其境的境界,去感受他那君临天下的气势“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的,中国从来就需要这样的有志青年。中国也从来也不缺少这样的有志青年。

近些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致力于培养青年一代,对于青年人的思想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的性格”。要处处发扬青年人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风采,大胆创新、敢创敢拼的精神,努力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的希望在青年。我们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以上是今天的诗词分享,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木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诗词里的红色记忆|《沁园春·长沙》。
    ', siteID); } } })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