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在指导老师刘雨箫和姚鹏飞的带领下,雨路实践队继续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来到了位于革命老区井冈山市重山之巅的黄洋界。在登上黄洋界山顶的路途中,雨路实践队队员们不仅参观了黄洋界哨口工事、哨口营房、黄洋界炮台,瞻仰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还去到了著名的朱毛挑粮小道,重走当年的革命艰辛路。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地处井冈山市茨坪镇17公里外的西北群山之中,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井冈山根据地时期,这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1928年8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联合当地群众,凭险据守,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保住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也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会剿”创造了条件。
在登顶黄洋界的路途中,队员们首先到达了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矗立的地方。仰望此碑,队员们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战士在此处誓死保卫根据地、抵御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攻的画面。随后,队员们又来到了著名的黄洋界炮台,这里居高临下,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早无当年战争硝烟的痕迹,但炮口朝向山外,挺立在悬崖边的老炮台,仍无声地记录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每位参观者要铭记革命烈士们浴血杀敌的英勇事迹,更加珍惜烈士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重走挑粮小道,回忆扁担的故事
雨路实践队从黄洋界炮台走下不远,就到了著名的黄洋界走进挑粮小道的入口。这是曾是当年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敌人实行经济封锁,粮食短缺的艰苦情境下,带领井冈山军民从宁冈大陇等地往返将近50公里山路,挑粮上山补给军队和群众时所走过的山间小路。挑粮小道由黄洋界山顶曲折蜿蜒又陡峭狭窄,延伸向山下密林深处,上下十分具有挑战性。雨路实践队队长洪浩同学回忆起了小学语文课本《朱德的扁担》中,朱德挑粮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当课本走进现实,令人感慨万千,于是洪浩同学自告奋勇挑起了半山腰上用于体验的扁担箩筐,再走革命征途,重温艰难岁月,体会到了红军将士们所经历的磨难。参观的最后,队伍抵达红四军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再次在旧址中,全面学习了黄洋界发生的革命故事。
发扬黄洋界精神,努力艰苦奋斗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正是红军战士们顽强斗争、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才为黄洋界保卫战带来了胜利的曙光,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奇迹。队员们在黄洋界回顾斗争历史,登高望远,几日来的学习感悟在这一刻更加深刻强烈。队员们在了解到的无数革命故事中,意识到今日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民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党的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打破压迫,争取解放所换来的。重走前人的路,才能走好自己的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更要不断学习先辈精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发图强,创造辉煌。
雨路实践队成员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合影
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刊刻碑文
队员们登顶黄洋界途中
黄洋界炮台
洪浩同学尝试挑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