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培育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要求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11月15日下午,学院党委书记秦文佳、副院长冯苏苇、党委副书记周巧、教工党支部书记及新进教师一行走进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开展“书记面对面”——教育家精神研学活动暨新进教师座谈会,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凝心聚力投身教育事业。“财政与国家治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师生党支部两名新进教师党员参与本次座谈会。
缅怀先辈
聆听人民教育家的感人故事
陶行知纪念馆通过丰富鲜活的展陈,从接受中西合璧教育到立志教育爱国亲民,从学有所成奠定生活教育理论与方法到全力以赴开展乡村教育实践,从“科学下嫁”的尝试到“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的创新,从潜心教书育人到生命的最后100天中为中国的命运前途而呼吁抗争……生动展现了陶行知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院教师们边走边看,边听边思,在珍贵的历史照片和饱经风霜的实物展品中与陶行知先生跨时空对话,深刻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教育家精神与崇高教育情怀。参观过程中,学院教师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实践行动传承行知精神。
党建引领
加强教师队伍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建设
参观结束后,新进教师座谈会在陶行知纪念馆行知堂举行。学院党委书记秦文佳首先简要介绍了学院事业发展态势。近年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育人等工作深度融合,团结奋进、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大家秉持教育情怀和使命感,共同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希望各位新进教师,潜心教学科研、用心教书育人,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秦文佳书记还就师德师风与意识形态问题向新进教师做了强调和提示,希望新进教师涵育师德师风,增强规则意识与底线意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曾军平重点介绍了支部依托财政学科开展的特色工作。支部通过对财政学学科史的细致梳理,展示了周伯棣、曹立瀛、席克正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一辈财政学家的风采,相关事迹刊载于《上财师者》专刊。他们为青年学者树立了为师为学的典范,成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他鼓励新进教师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优良传统,深入了解学科起源与发展,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付春对支部基本情况和建设思路作介绍,特别是支部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开展社区治理课程实践等特色工作。她表达了对新进教师的关心关怀,鼓励大家在集体的发展中获得个人成长,希望大家找到工作和生活平衡点,成为业务精湛、生活幸福的人。
提升素养
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冯苏苇副院长就教育教学工作与在场教师进行了交流。她从个人自身经历出发,结合参观陶行知纪念馆的感悟,分享了对教育教学的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表达了对新进教师的期望与关怀,并表示学院将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大家更快转变角色,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周巧副书记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聚焦大学生群体的变化,与新进教师探讨了学生工作的新路径与新方法。她向新进教师介绍了学院学生工作的品牌活动,希望各位新进教师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资源和平台,以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育人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围绕党建、教学、人才培养进一步研讨,新进教师就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工作中实际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向与会前辈教师们请教。从教多年的老师们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与深刻见解,耐心细致地给予了指导和解答,并鼓励新进教师保持积极心态,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思考和总结,为学校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助力。
最后,大家一同观看了学院黄天华教授的纪录视频,感受黄天华教授“一个人、一辈子、一部书”的感人事迹与“一生无华,学术报国”的使命志向,激励学院新进教师以黄天华教授为榜样,努力成长为心怀“国之大者”的“大先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本次活动带领新进教师走进陶行知纪念馆,学习人民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学院弘扬教育家精神,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为新进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新进教师更快适应新角色新环境,融入学院大家庭。
学院将继续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学院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面向数智时代,以适应时代之变、服务国家之需,深化财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