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四川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星星之火:
大学生赴基层的传承与意义
在时代的巨浪中,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脊梁,承载着无尽的期望与愿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选择舍弃都市的喧嚣,深入到广袤的基层天地,将青春的活力与热血倾注于祖国最急需的角落。投身基层就业,这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磨砺与升华,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在这片沃土上,他们抛开了城市的浮华,坚守朴实,用智慧和汗水绘就青春最壮丽的画卷。
个人榜样:
我的大伯与大漠的光伏梦想
古有古代乡官,近有下乡知青,现有大学生赴基层。从古至今,各种例子并不少见。我们家也有一位,那就是——我的大伯。我的大伯是90年代的大学生,有着在当时是香饽饽的大学生身份的他明明有当时世俗眼里更加体面的工作,他可以去下海经商和可以更加发达的地方工作生活。他却不按套路出牌,选择留在中国的大西北。我的爷爷奶奶不理解、不支持,但是他依旧很坚定他的选择。因为他是大学生、懂技术,所以他被组织上赋予了重任,他被指派去西北的荒漠上进行光伏发电板的建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北的大漠了无人烟,只有太阳与沙尘暴和他们肩并肩。退休后,他曾带着我回去参观了他曾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我听着他侃侃而谈,看着窗外一大片的光电板。坐在后座看着明明是花甲之年的大伯激动的模样,我的心里泛起了淡淡涟漪。在一大片光伏发电板的簇拥下,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充满激情的青年。他在大漠中奉献了他的青春年华,大漠也没有辜负他。感谢他们的辛勤奉献,光伏板的建设与西电东输工程惠及了千家万户。“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他的原话。
时代呼唤:
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是最进步的群体,五四运动唤醒了普罗大众的爱国之情,我相信大学生赴基层就业也会促进基层焕发新活力。正如古人所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他们用青春之火照亮基层的黑暗,让青春之火在基层发光发热。他们在基层的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个人能力,更为社会积累了宝贵的人力资源。这些经过基层锻炼的大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中国广袤的乡村振兴需要他们,中国的未来也需要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大学生赴基层就业,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唤。他们的行动,如同青春的火焰,在基层的土地上燃烧,照亮了发展的道路,温暖了人们的心房。他们的奉献与努力,不仅为基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了青春的力量。他们是新时代的探索者,是新长征路上的先锋。他们的每一步,都铭记着青春的誓言,都书写着基层变革的篇章。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代青年的成长与担当,他们在基层的实践中,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更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绘就了一幅青春与希望的美好画卷。“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让我们乘着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春风,踏遍每一个呼唤我们的基层角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