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强国行”专项行动】信息工程学院“新工科”专业建设发展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与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5 19:55:4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专业教育高质量融合。2024年12月21日,由南宁理工学院主办,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凯嘉伯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人工智能赋能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与虚拟教研室建设探索”论坛在桂林雁山校区成功举行。论坛诚挚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大学等6名专家作专题汇报,邀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20余位专家以及深圳煜立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参加论坛,南宁理工学院副校长杨鲜丽、信息工程学院长仇洪冰及50余名教师参加论坛。论坛共同围绕计算机技术与教育融合、智能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路径,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推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培养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会议伊始,南宁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仇洪冰作论坛致辞。他强调,人工智能正在推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虚拟教研室为教育创新提供崭新的平台。他指出,在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学院将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仇院长致辞

图一:仇院长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专家们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展开精彩报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董春曦教授以《雷达侦察信号处理与GPU计算》为题,详细分析了雷达侦察中的技术挑战和GPU在数据处理中的优势。桂林理工大学程小辉教授在《大模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索》报告中,阐述了大模型在智能课程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韦永壮教授的《商用密码技术与数据安全》讲解了商用密码在保障数据安全中的应用。广西科技大学王萌教授围绕《Python计算生态下的“人工智能+”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分享了如何在Python计算生态框架下构建适应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莫永华副院长通过《AI赋能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网络工程学科竞赛中的应用成果。广西大学叶进教授则在《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及融合教学实践》报告中,探讨了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2.董春曦教授作主题报告

图二:董春曦教授作主题报告

3.程小辉教授作主题报告

图三:程小辉教授作主题报告

4.韦永壮教授作主题报告

图四:韦永壮教授作主题报告

5.王萌教授作主题报告

图五:王萌教授作主题报告

6.莫永华教授作主题报告(1)

图六:莫永华作主题报告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育模式的持续创新。各高校应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共同促进计算机类学科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明确发展方向,聚焦关键技术,争取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此外,专家们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是促进产教融合,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机会,提升其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7.会议现场(一)

图七:会议现场

8.会议现场(二)

图八:会议现场

    此次论坛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融合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与会专家围绕智能化教学改革,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经验。未来,南宁理工学院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虚拟教研室建设,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9.嘉宾合影

图九:嘉宾合影


责任编辑:席禹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专业教育高质量融合。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