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探索协同育人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4-15 08:37:50

近年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构建适应冶金行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师生同生共长、校企协作共赢的生态为服务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汇聚校企资源打造融合育人体系

一是建立精准对接地方行业人才需求育人体系贯彻落实甘肃省“四强”行动,瞄准甘肃省有色金属产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人才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动态调整专业,结合实际开展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学科—专业支撑体系。组建金属精密成型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以高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二是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积极服务“链主”企业建立建成集教学科研、学生实训、人员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开展岗位关键能力分析,绘制能力图谱,重构课程图构建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的项目制教学和实习实训体系,健全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和实践场景应用体系,充分利用双方学科优势和科研条件,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建立“学校实习+基地实操+企业提升”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能满足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关联企业需求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创新机制充实实践教学师资

学院将产教融合育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了数量和结构合理的国家劳模+企业高工+校内教师”的结构化教师团队,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标准,建成“企业专家+行业专家高水平兼职教师库。吸引校外兼职教师加入专业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联合打造模块化课程,开发铝电解、重金属、增材制造等课程颗粒化教学资源5000余个建成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2门开发电解生产工艺与设备教学资源获批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大力实施“高校教师+企业教师”的“双师联动”教学模式形成“专业教师进企业、大国工匠进校园“双进”机制,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和学校教师“走进来”,建成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与金川集团合作建设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

强化科教营造发展良好生态

学院在坚持“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一是科学研究聚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聚力开展技术攻关,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场景创新能力。建设增材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甘肃省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行业技术中心1个主动链接场景资源,打造场景供需联合体,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示范应用完成横向课题8项,赋能行业发展提质增效获甘肃省专利奖、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8项二是让科研成果反哺实践教学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短兵相接,着力开发特色鲜明的实训设备,与企业探索实训设备开发的“共建、共管、共研”模式,成立冶金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发出国内首创的铝电解生产远程集控操作装置与控制系统钢铁生产全流程仿真实训系统,营造真实学习情景,达到与生产现场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实践教学生产化、教学环境工厂化、教学内容项目化。

探索融合创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教育开放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学院以开放引领办学,助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融合创新生态建设。学院积极参与第二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有色金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为今后打造“金专、金教材、金课、金师、金基地”提升学院关键办学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中铝集团作为学院长期合作伙伴,在现在学徒制订单班、“中铝校企直通车”项目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累计成班23个,培养750名有色行业高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马静怡 衣俊达(苏州大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构建适应冶金行业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师生同生共长、校企协作共赢的新生态
    热度
    more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