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显著提高,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万亿元。基础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类脑芯片等前沿方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布局,国家实验室组建运行,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南京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演进,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24年6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隆重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科技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我们要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创造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科技支撑。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着力突破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先进材料、基础软件、核心种源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接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前沿半导体、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重点前沿科技领域实现整体突破,引领技术变革方向。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研究制定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全面支撑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重大疾病防治、药品与医疗器械、重点人群健康、中医药传承等领域技术创新,全面支撑健康中国建设。提升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和生产安全、重大灾害应对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支撑平安中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环境健康风险防控、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和美丽中国建设。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推动科技政策从各管一段向构建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环境。加快实施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支持与各国科研人员共同攻克科技难题。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深入实施科技伙伴计划,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规则制定,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