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党员画张像”优秀作品展示(二) -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 - 思政网育人号 -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自2024年1月,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入党积极分子与学生党员,围绕建党精神,把握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以教育、科技领域的模范中共党员作为典型,利用“画育”方式,借助艺术创作的渐进过程,让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感受教育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洗礼与感召,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成果,用设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让广大学子主动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自觉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第一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后反响热烈,现对第二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展示:
作者:林子沐
精神画像:
徐淙祥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心系天下”,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家乡、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他勇于担当、不怕吃苦、甘为人梯,无论身处何地,都放眼世界、胸怀大局,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价值。
创作感悟:
起初对“心系天下”四个字的理解并不深刻,通过这次画像活动,我真正地认识了这位心系天下仓廪的“麦王”。通过对他事迹的查阅,我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他在细心记录麦子生长的数据,麦穗自他身后延伸出,他一脸笑意欣慰地望向麦田欣欣向荣的模样,他双手捧着的一摞麦粒,这都是他的心血!我想到用版画的形式,因为版画的黑白基调更能体现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作者:李潘琴
精神画像:
突如其来的打击并没有让刘芳倒下,她选择了和命运做一次英勇的搏击。面对自己热爱的职业,她选择坚持;面对黑暗的生活,她选择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她虽然身体残缺,但她总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美丽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创作感悟:
“顽疾可以摧毁身体,但打不垮精神意志;困难可以横立面前,但挡不住前进的步伐。”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眼前涌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刘芳老师坐在窗前,温柔地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学生们,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桌边有几株欣欣向荣的植物作为点缀。最后,用相对柔和的水粉颜料进行渲染保证画面的统一性。希望我能够传递出刘老师无惧苦难积极向上的蒲草精神,她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韧。
作者:高欣
精神画像:
党帮助了她,她用行动回馈党。她懂得感恩,有一颗赤子之心;渡江战役中挺身而出,身重子弹却依然运送将士们,她机智果敢、知难不退、迎难而上,为实现理想至死不渝;年纪小小却有着大大的信仰抱负,有梦想有干劲儿;成名后依然不改本色、坚守本心。
创作感悟:
在了解到马毛姐同志的事迹后,我深感敬佩,脑海中全是:年轻充满朝气的她,飞渡长江勇毅果敢的她,虚心学习的她,洗尽铅华后优雅沉淀的她。面对这些不同模样的她,我选择用素描的方式来展现她朴实勤劳,踏实肯干的精神面貌。增加了党的旗帜在背后闪耀的巧思,寓意着党是支撑着她一路向前的精神动力。在创作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到她的精神正鼓舞着我,督促着我早日学成,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
作者:李奕曌
精神画像:
李四光先生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贯穿了革命、育人、为人三者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创作感悟:
李四光先生“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的精神深深折服了我。在一刹那,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他在工作中身先士卒的样子。就这样,我的灵魂与那时的场景共鸣,思想与李四光先生的精神交融——再结合速写的形式,稍显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创作,这样李四光先生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在科学界所取得的成就很自然地跃然纸上了!
作者:陈雅楠
精神画像:
王启民始终保持干事的热情,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果敢勇毅,干字当头、敢字为先,在困难面前不回避、不绕道、不退缩,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创造潜能,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
创作感悟:
我感动于王启民对于中国能源事业的满腔赤诚,于是刻画了他站在工作岗位上,饱含热切与希望目光的一幅画面。眼睛部分做了细节刻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让看到的人感受到“改革先锋”们克服重重困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奋力拼搏的精神,能在精神上有所触动,能在行动中向他们学习。
作者:梁月盈
精神画像:
叶欣诠释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认知和大医精诚的情怀。她从未远离我们,她就像一朵盛开的玉兰,聆听千家万户欢声笑语,笑看天下百姓其乐融融。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用生命点燃生命、并用生命书写大医精诚的白衣战士叶欣,传承和弘扬“患者至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牺牲奉献”的叶欣精神。
创作感悟: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深入研究并了解了叶欣的背景故事、人物特点和情感体验,尽力刻画出一个立体、有生命力的叶欣形象。并且我选择了特定的背景和构图形式来引导画面,想要更好地向大家传达叶欣的故事,传达叶欣内心的情感和氛围,表现她的友善和温暖,强调她的坚定和活力。
作者:易雨萱
精神品质:
于敏一直以一名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做表率,在岗位上真干、苦干、实干,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责任化为日复一日的科研日常。
创作感悟:
通过大量地查阅资料、观看影片,我深深地被这个勇于尝试,永不言弃的科学家所吸引了,为了我国氢弹研究事业,他凭借坚强的意志隐姓埋名28年,科学家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震撼了我,于是我的创作思路萌发了,我想要创作一副氢弹成功爆炸时他们激情澎湃、欢喜雀跃的场景画。英雄光辉照亮未来的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吴奕瑄
精神画像: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治沙造林事业。截至2019年,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作感悟: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等方式对他们的事迹深入了解后,我对他们那“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感到无比的敬佩。笔尖与纸的摩擦中,我渐渐地勾勒出了这六位老人的形象,在我的画面中他们手中拿着铁锹,背上背着稻草,汗水从他们脸上滴落,不论造林防护的路上有多么艰辛,他们的执着与坚定始终如一,意在表现出他们矢志不渝、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品质。
作者:田雨卉
精神画像:
王有德同志一直坚守着“生命不息,防沙不止”的人生信念,带领职工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60多万亩的绿色屏障。他始终坚持科学治沙、综合治沙,40多年来,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创造了治沙奇迹,见证并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创作感悟:
在观看一部部有关他的采访和纪录片的过程中,我看到他扎根基层,身体力行地治沙播绿的画面与场景,于是我的作品就着重往他治沙的方向上靠拢,再用简单清透的色彩加以点缀,让画面看起来治愈又美好。这位看似离我遥远的同志的事迹与精神也深深镌刻在了我的心里,激励着我向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中共党员这个目标不断努力。
作者:黄佳玥
精神画像:
在航空兵部队服役期间,张超的起降数量是其他飞行员年均水平的5倍以上,张超不断与时间赛跑,展现出了他的踏实、敬业与实干。不仅如此,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最后的4.4秒,他愿意牺牲一切甚至于自己的生命。为了保住战机,不幸牺牲。
创作感悟:
张超不仅是一位勤学苦干的飞行员,还是一位大义凛然的中共党员。最令我动容的是,在牺牲前,他还在问团长“我还能不能飞”……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飞行员张超,令人敬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刻画他在工作时熠熠闪光的样子,于是我的主要创作内容都是他与他的战机,希望能够向他和所热爱的事业致敬。
作者:张艺千
精神画像:
钢铁战士麦贤得的故事在华夏大地广为传颂。麦贤得身上的硬骨头精神、螺丝钉精神感动了一个时代,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小小螺丝钉,它是平凡的,亦是伟大的,它是坚韧的,亦是纯粹的。退休后他也“闲不住”,多年来一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常常去学校给孩子们上国防教育课,播撒爱国主义种子。
创作感悟:
他是一个英勇无畏、坚定意志的战士,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忠诚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创作时,我选择在画面中用大量的黑白关系去表达他坚毅的品质,少许高纯度的色彩作为点缀表达他灵魂的闪光点。最后我想象着他工作时的英姿,刻画了他在海面上航行的样子,希望这样的画面能够永远激励着我们,提醒我们坚韧与顽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