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导师育人故事分享

2024-10-10 09:45:26 刘佳琪 于润泽

第一导师育人故事分享

这里,不仅仅是我们的宿舍楼, 

还是“自习室”“活动室”“聊天室”,

是课后惬意休息的私人空间,

是获取能量的充电站,

更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家园。

而第一导师,

则是我们家园的守护者,

从思想引领、生活指导再到生涯辅导,

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

引领你找到前行的方向。

  “温暖是一种传承”

  “暖心大哥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张靖华老师说:

  “第一导师是学生心中的第一时间沟通人,是更亲切的倾听者,是能让学生感到踏实和安心的大家长”。他以“温暖是一种传承”为基本思路,以从学生时期走来,再回到学生中去的角度,给予学生关怀,助力学生成长,让温暖传承下去。

1

  他,在同学们眼中,

  既是亲切的老师,

  又是贴心的“保姆”

  张老师谈到,从紧张到信任,需要一点合适的契机。还记得9月7日迎新当天的傍晚,细心的张老师察觉到寝室的同学们第一次见到第一导师的紧张心情,便从“宿舍小事”入手,给同学们做起了“生活委员”。

  当时宿舍空调温度特别低,其中一个同学说“没有遥控器,不知道该怎么办”,张老师随即用手机上的万能遥控器把空调的温度给调高了,并告诉了同学们这个生活小技巧。

  人生最美好的瞬间是初见,那一次的微小举动让同学们感到了温暖和安心,同时,第一导师与同学们的联系也由此开启。

  几天后,在开学典礼上,张老师和宿舍的同学们留下了第一张珍贵的合影,也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线上秘密空间”。

2

  他,在你需要时,

  会及时出现

  在张老师与大一新生罗同学谈话的过程中,张老师敏锐地察觉到罗同学想要专升本的强烈愿望,但罗同学对如何努力实现专升本却感到迷茫,缺乏足够的信心。

  于是,在9月13日的中午,张老师邀请罗同学与三位专升本成功的学姐一起共进午餐。学姐们结合自己在北青院的学习经历,给他分享了许多学习技巧和经验,经过朋辈指导,罗同学也从最开始的迷茫转向了坚定。

  同时,张老师也告诉罗同学,大学生活不只有课堂学习,实践能力也同样重要。专升本,是一场持久战,是一场耐力跑,而不是短跑。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那一天,罗同学不仅仅树立了信心,更感受到了“北青之暖”。

3

  他,让教育变成一场

  爱与被爱的双向奔赴

  古人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张老师在与大二同学们相处时,一直保持着“过来人”的身份,提醒他们学习的功夫要用在平时,点滴的积累更为重要。在考试周来临之前,张老师也会在属于他们的“线上小群”里暖心的提醒同学们好好复习,同学们回应道:“老师,没问题,你放心吧,我肯定好好学”。

  张老师也用自己在大学生活的生动例子提醒他们,要珍惜美好的宿舍和大学生活,立足于当下。而学生们也与张老师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关系。

  今年5月25日的心理节上,张老师响应号召与学生们一起参加活动。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主动提出来要和张老师一起共进午餐,说“择日不如撞日”,他们和张老师度过了充实而美满的一天。

  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遇良师相伴,却能让我们走的更远。

  “请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努力!” 

  青年工作学院第一导师在行动!

责任编辑:马艺轩 田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第一导师是学生心中的第一时间沟通人,是更亲切的倾听者。分享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张靖华老师任青年工作学院“第一导师”育人故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