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接力讲暨思政示范微课堂(第十五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小组走进北京宋庆龄故居

2024-09-04 16:54:30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理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涵养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职业情怀,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届思政教师实践研学小组一行五人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于2024年8月23日以“中国革命女中之杰、人民幸福庆龄先生”为主题,赴北京宋庆龄故居进行实地研学暨党课接力讲活动,以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

C99DC9DCD3046BAB546616AEEB4_E8F36589_2CD5B.png

研学小组成员在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后海北沿46号,原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即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寓所,但她以国事为重,一再逊谢。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两层主楼。宋庆龄自1963年4月乔迁于此,一直工作、学习和生活到1981年5月29日逝世。同年10月,由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翌年5月29日起对外开放。这里保存着她生前众多的珍贵文物和照片,生动再现了她在革命、建设事业中的光辉历程。

C7DC5C7AF58D1AA1F8DF78B72FE_45C584B6_A936F.png

1949年8月28日下午北平东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孙中山夫人,“国之瑰宝”。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她的精神品质、爱国情怀和革命意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行。

此次研学活动,思政教师们近距离感受了宋庆龄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景。不仅加深了思政教师对宋庆龄故居及其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激发了教师们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踏入宋庆龄故居,两株挺拔的西府海棠树首先映入眼帘,思政教师张丹借此海棠,深情缅怀了宋庆龄先生。在故居主楼前驻足,老师们仿佛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到了宋庆龄曾在此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张元鹏老师深情回顾了宋庆龄与其亲密战友、伴侣孙中山先生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移步至后湖之畔,教师们参观了宋庆龄的鸽舍,田艳会老师讲述了宋庆龄对鸽子的喜爱,以及她对祖国的情、对战友的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与珍视。随后,教师们步入宋庆龄生平展,李涛老师深情回顾了宋庆龄女士入党的坚定历程,展现了她对信仰的执着追求。韩兵老师生动地描绘了宋庆龄1949年北上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前后过程,凸显了她在历史关键时刻的积极作用,让人深感敬佩。

41F3D9178A21B8B57A590720AC6_FDF1732F_33232.png

研学小组成员在录制教学视频

宋庆龄的精神品质,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实地参观深入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思政教师们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学习和践行宋庆龄的精神,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们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新一代青年。激励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张建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学小组走进北京宋庆龄故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