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人工作研究 | 工作案例 | 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 构建四位一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特色育人体系

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 构建四位一体少数民族大学生特色育人体系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高雪冬 克拉热·夏克尔 发布时间:2025-06-06 17:32:47

河北工业大学始终把关心关爱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摆在尤为重要的位置,根据大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条件和自身发展的动力需求,着力在创新和落实上下功夫,探索构建了“思想引领、学业提升、文化融合、生活帮扶”四位一体少数民族学生特色教育管理体系。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展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做到了生活有人管、困难有人助、学业有人帮、活动有人领、思想有人带、成长有人问。


图片1图1.特色教育管理体系示意图


一、知之深: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根基

学校紧紧围绕铸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全体师生参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组织涵盖辅导员、本科生班导师、研究生导师以及思政课教师在内的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队伍,多维度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宣传各民族优秀文化,促使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

细化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工作。通过班会团课宣传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将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先进事迹等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团会等形式组织全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维护民族团结。

二、情之切:注重学业提升,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

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成学业是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情实际,学校采取预警与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业预警机制。每学期各学院会梳理出挂科学生的信息,及时进行学业预警和深度分析研判,面对面预警学生,帮扶跟进。

学校专门制定了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提升”计划,针对英语、物理和高数等难度相对较大的科目,专门安排专业教师、研究生助教、优秀党员“一对一”或“一对多”开展学业辅导,补齐短板,提升学生信心和学习能力。

此外,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学校开办普通话培训专题班,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举办主题讲座,提升少数民族学生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三、意之坚:增进文化融合,营造学生成长成才的浓厚氛围

学校紧密结合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学习习惯等实际情况,通过主题活动、网络宣教、实践育人等途径,实现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教育培养。

组织多样活动,凝聚奋进力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优秀少数民族学生事迹宣讲会、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观看民族团结影片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民族团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校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学生主题党日活动、民族文化节活动,共有3000余名同学参与,活动被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青年网、河北省民委官网等多家平台报道。


图片2

图2.天津市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民族文化节合影


善用网络平台,增强育人实效。通过网络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念,组织征集各族大学生对党的祝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等活动,加深各民族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认识,打破不同民族学生交往的心理、行为障碍,增强网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创新实践育人,激发文化传承。学校紧密结合新时代民族团结取得的伟大成就,组织学生走进少数民族聚居区,引领民族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大赛,挖掘、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行之实:做实生活帮扶,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效果

学校始终以“既供帮助又不搞特殊”为原则,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有针对性地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立足精准政策,做好生活帮扶。针对部分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学校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申请助学金,鼓励参加勤工助学,落实工作岗位,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深刻理解“越努力越幸福”的道理,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每学年严格按照少数民族学生专项补助评定的有关通知要求,除专项补助外,对于家庭突遭变故、身患重疾的学生给予临时困难补助,解除其后顾之忧。

立足技能提升,做好就业指导。在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地域、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就业意向的基础上,学校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对于有意向到企业就业的学生,学校安排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开展就业座谈会,举办模拟招聘大会、模拟面试等活动,对简历和面试技巧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推送各类招聘信息;对于有意愿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学生,召开升学交流会、国考、省考、选调生备考辅导等。2017年至今,参与就业帮扶少数民族学生达14000人次,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其中78%以上学生在大型国有企业就业。

立足教育管理,做好日常服务。结合“三进两联一交友”的活动,即“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学生、联系家长,与学生交朋友”,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少数民族学生与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加强服务,在学业和生活上为少数民族学生排忧解困,增强民族认同感。保护少数民族学生风俗习惯,满足学生饮食生活需求。节假日管理形成假前教育、假中随时跟踪、假后思想状态摸排的全套管理方案。

立足选育管用,做好骨干培养。有计划、有重点的选拔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骨干,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入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成才机会,全面提高其素质及能力。这些学生骨干长期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过硬,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学校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育人体系,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将继续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命题,构建条件保障、教育引领、管理服务和拔尖培优“四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努力为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更多政治可靠、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卫彦瑾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