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大学:塑造科学家精神导向的“一核两翼四航工程”
河北科技大学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学风建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科学家精神赋能学风建设,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了“一核两翼四航工程”的工作方法,即以学风涵养工作室为核心,以“引领+赋能”为两翼,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引航工程、学生科技创新领航工程、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助航工程、考研规划与指导护航工程,针对理工科学生在学业发展中的成长需求与出现的问题,以价值引领、兴趣激发、知行合一、精准赋能为目标,探索理工科特色高校学风建设的新模式、新思路。
实施引航工程,构建“励学—动力”体系,培育学生学习源动力
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学风建设,将科学家精神作为培育优良学风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开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党团活动;组建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深入本科生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50余次;邀请知名科学家、教授、专家学者、青年博士开展讲座,进一步强化模范引领、榜样带动,借助科学家自身真实经历,讲好科学家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将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把学术道德和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举办“科学也偶像”微视频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理解、诠释、弘扬科学家精神,用新视角去演绎心中的偶像,追新时代真正的“星”;主动占领网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阵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学习科学家精神系列内容20余期,营造浓厚尚学氛围。学生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上课出勤率不高、迟到早退、玩手机等突出问题明显改善。涌现众多“优良学风标兵班”、“优良学风标兵宿舍”,学风持续向上向好。
实施领航工程,构建“优学—创新”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构建教育引导、项目培训、成果孵化—“引培孵”三级递进式教育体系,邀请青年博士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对学生进行科研入门指导,从成长导师的配备、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项目保障机制的建立,将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针对性、定制化地开设特色课程、全程辅导、现场路演等系列孵化培育活动,通过进室参研、社会调研、工程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读懂所学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创造”到“再学习—再实践—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学习的自我进步内循环,遴选成效突出的实践项目参加科技竞赛,通过竞赛检验反思实践效果,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学习内驱力得到有效提升,参赛学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60%以上,在“挑战杯”等大赛中屡次取得突破性成绩。
实施助航工程,构建“乐学—发展”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影响力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弘扬和践行“研必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的科技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发挥智力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专业化科技志愿服务为载体,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融,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联动,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志愿服务定底色,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内核,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研所学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在扩大活动社会影响的同时促进学风建设。成立50余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由学生自编自导拍摄的系列科普微视频已通过“中国科技志愿服务”抖音号等多个平台推送,各公众平台累计浏览量高达100万以上。系列活动受到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实施护航工程,构建“辅学—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竞争力
注重考研引导和规划,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供科学分类指导和个性化的报考服务,提升学生学习竞争力,满足学生立志考研深造的需求。针对考研群体搭建全程化的考研指引服务体系,根据本科生所处不同学习阶段,积极推行模块式引导,并为学生考研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服务,包括考研政策解读、考研技巧分享、考研志愿填报、考研经验交流、考前心理疏导、复试培训指导、考研夏令营动员、考研调剂保障基地建设等。为考研学生提供可借鉴、可参考、可学习的经验和范式,在优化学风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竞争力,向更高学术境界攀登。学生升研率连年提升,升研学生70%以上进入双一流院校。
“一核两翼四航工程”学风涵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持续深化学风建设,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引导学生扎实学识、求真务实、弘扬科学、历练本领、全面发展,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强实效,深入推进科学家精神导向的学风建设,将价值引领、行为养成、青春赋能深度融入学生学业发展全过程,着力创建优良校园学风文化,努力引导广大学生练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过硬本领,培养一批批具备深厚科学素养、卓越科研能力和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